记者:对棉花目标价格试点,自治区将如何保障棉农种植的积极性呢?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小平:棉价由过去的政府定价改为市场定价,我们制定了目标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今年每吨19800 元)就不启动直补政策,如果低于目标价格,政府按差价给予棉补,最大程度保障棉企和棉农的积极性,使整个棉花产业链条回归到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这样棉纺企业喜欢用棉,农民乐于积极售棉,加工企业积极收购进行加工,棉花市场在一个正常机制下运行,让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质量、产量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让大农业的种植结构更合理。
现在是国际棉价低于国内,在这种情况下,纺织企业不愿意用新疆棉花,愿意用进口棉花,因为便宜。改革以后使新疆棉花逐步恢复到市场中来,市场价格应该低于现在的价格,让棉纺企业愿意用新疆棉花,这样有利于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最终的目标是与国际价格接轨。
试点之后,每年的目标价格在年初公布,但棉花的收购价格由市场来决定,改变过去由政府确定指导价,政府指导价使这几年棉花价格越来越高,实际上把对农民的补贴隐含到价格里来,现在是市场价就是市场价,补贴就是补贴,二者明确分开。
棉花目标价格试点之后,将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使棉花的种植集中在易棉区,适合种棉花的地区,不适宜的就退出来,发展牧草,发展畜牧业。最终的目的是让棉花产业良性运作,保证棉农的利益。
促进棉花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
记者:国家为什么要施行棉花目标价格试点?目标价格补贴与现行农业补贴的区别是什么?
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热依汗·玉素甫: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说,第一是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意义;第二是此次改革与现实农业补贴政策的不同之处,但都要从棉花价格调控体系说起。
2004年以来,我国建立了以临时收储政策、农业补贴制度、进出口调节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棉花价格调控体系,总体是有效的,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几年,一方面我国棉花种植成本持续上升,国内棉花价格在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高位运行;另一方面,国内棉花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且价差越来越大,市场主体不愿意入市收购,国家收储压力急速增加,上下游价格关系扭曲,市场活力减弱,不利于整个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基础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整个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目标是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价格形成交由市场来决定,以促进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一方面政府不干预市场的价格,企业按市场价格收购,有利于恢复国内产业的市场活力,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对生产者的补贴方式由包含在价格中的
“暗补”变为直接支付的“明补”,让生产者明明白白得到政府补贴,这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补贴效率。另一方面市场调节生产结构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使效率高、竞争力强的生产者脱颖而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激励农业技术进步。
目标价格补贴与现行农业补贴的区别有两点,一是现有涉农补贴大多按照面积发放,是普惠制补贴;目标价格补贴要与实际种植面积或产量、交售量挂钩,多种多补,不种不补。二是现有补贴相对固定,只增不减,年年发补贴;目标价格补贴要与市场价格挂钩,只有当市场平均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才发补贴;低得越多,补贴越多。
棉花种植将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
记者:新疆已经开展了棉花种植面积的统计工作,这项工作对新疆今后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马成:主要有两点,一是进一步优化棉花种植的布局,通过棉花种植面积核实工作,基本摸清了新疆棉花种植的实际种植区域,为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种植结构和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通过这方面核实,初步掌握了新疆高、中、低产田的分布区域,结合各地光热条件、土壤条件、水源承载力以及环境的承载力各个因素,对全疆棉花种植区域,尤其是棉花种植大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初步调节风险棉区的种植面积,稳步增加适宜棉区和优势棉区的棉花种植规模,发展壮大优势棉区棉花产业,达到优化单产、主攻总产、降低成本、增效的作用。
二是继续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通过棉花面积核实工作,基本摸清了原来没有上报的棉花面积,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因此,在保证国家粮食和棉花战略安全前提下,对原来在次区域棉区和风险棉区种植的棉花进行调整,调整出来的耕地改种其他农作物,为畜牧业、林果业的发展提供种植空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构建新疆合理的种植结构,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
此外,通过摸底调查分析,土地分散种植是棉花单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土地利用率,走集约化经营,实现棉花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等,是提高棉花增产的主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