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用纺织品:发展空间巨大 品质还需提升

【字体: 字体颜色
在2014年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9月24~26日,上海)即将举办之际,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接受媒体采访,对该行业的重点领域之一——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发展前景指出:医卫用纺织品属于刚性需求,我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加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给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但同时,产品品质还需要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等各种途径加以提升,从而满足医疗卫生领域对其功能、性能等多方面不断提高的使用需求。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合计出口各类医卫用纺织品30.4亿美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医卫用纺织品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最大的领域,其中,用于医卫的非织造卷材产能和产量高速增长,已经成为行业内重点投资方向之一。而且投资趋势集中在中高端先进产能的增加、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等方面,这对低档产品的挤出作用很明显,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李陵申介绍,医卫用纺织品涉及面广,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良好交流沟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积极推进一次性手术服、手术洞单等产品纳入医保、战略储备、政府采购等政策层面的支持与介入;与总后勤部卫生部、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合作举办国家军用标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培训班;成立医疗与卫生纺织品产业创新技术联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医疗与纺织专题);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三方协同召开全国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应用推广工作会议,在促进生产、应用部门联合制定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等方面跨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些活动对医卫用纺织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该领域产品品质比传统纺织品在性能、环保、舒适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具体表现为:产品可应用于“三抗”手术服、隔离服等高端医用领域;以壳聚糖、蚕丝纤维制成的皮肤创伤修复材料及高档女性卫生用纺织品,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止血性能良好和舒适、高抗菌的性能;利用在线接枝聚合技术,实现了抗菌聚烯烃树脂的产业化生产,制成具有良好杀菌效果的非织造布,克服了疏水聚烯烃纺织品难以兼具杀菌功能的技术难题;研发了可调控生物降解速率的柞蚕丝素三维材料,用于生产丝蛋白创面修复敷料,填补了国内空白;纯棉非织造纱布没有磨脱的纤维屑,不引起伤口感染,手感柔软,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收性。
  虽然我国医卫用纺织品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结构失衡”问题,即卫生用纺织品发展较快,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医疗用纺织品发展相比较缓慢,尤其是高端医用生物材料,如人造血管、人造脏器、人工疝气补片、透析隔膜等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李陵申认为,这是由于医疗体制、采购方式、用户习惯和标准体系等问题,制约了医用纺织品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对此,李陵申透露,下一个产业用纺织品发展五年计划,对于医卫用纺织品,将重点发展医疗用纺织品,全面提升产品的医用品质,提高高端医疗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要提高产品的品质,推动行业发展,技术创新是主要动力。”李陵申说,目前,我国医用纺织品的创新还属于学习以及消化吸收型创新,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距离,这其中有认知的问题、体制的问题、推广力度的问题、研发投入的问题等。因此,未来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社会对医用纺织品的认知,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不同层面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建立完整的行业标准体系、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力求在体制、体系上有个全新的突破,比如让更多的医用产品进入医保范围等;此外,还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对该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用”的关联对接,因此说,医用纺织品的创新是任重而道远。
  据悉,为交流国际先进技术、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本届展会将推出创新产品展示区、多场次技术交流报告会以及行业重量级会议。海斯摩尔、必得福等业内知名医卫用纺织品厂家将悉数参展,医疗用非织造布、壳聚糖纤维抗菌非织造布、高性能手术服和手术洞巾等将纷纷亮相,相关医卫用纺织品发展话题也将被重点讨论。
  • 上一篇: 未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形势将比较复杂
  • 下一篇: 纺服业四大指数发布 总体较平稳产能仍过剩
  •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相关信息
    关闭
    扫码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恩平纺织服装协会
    CopyRight © 2014 恩平市纺织服装协会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恩平市纺织服务协会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1005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