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强烈渴望民族凝聚力的时代,中国体育的成功大大加强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在那个时代,李宁是中国运动员中叫得最响的名字,作为一名运动员,李宁堪称伟大。
1990年,离开赛场的李宁创办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品牌,用一种在那个时代罕见的形式,延续了自己的体育生涯和使命。从一开始,这个品牌就与运动强烈地绑定在了一起。
也是那一年,李宁开启了服务中国体育事业乃至全球运动赛事及运动员的历程。
5月29日,李宁“以我为名 科技李宁”科技大秀在北京开场,这是李宁品牌历史上第一次集中性地,展示30多年来在运动科技创新方面的历程与成果。一回头才发现,李宁的科技已经走了这么远。
也正是借助这次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乃至回顾李宁这家公司的视角,从定位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品牌和企业,李宁自身的科技树,也在这个过程中日渐繁茂。
李宁的产品史,也是本土鞋服科技史
1998年,李宁成立佛山产品设计开发中心,这是中国运动品牌里第一个独立设计开发中心,开启了品牌此后一系列产品研发和创新之路。
不过,对于有鸿鹄之志的李宁来说还远不够。一棵科技树的根在于底层科技,李宁很早就注重底层技术研发,并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对研发的影响,开始了研发中心等一连串的基础建设,为专业化投入更多的筹码。
2004年成为了李宁底层科技快进的一年。8月,李宁开始与美国Exeter公司合作,进行运动鞋核心技术的研发。同年,中国香港设计研发中心成立,集中负责设计李宁牌服装产品。那一年,李宁甚至还和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对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脚型和运动分析数据库。
这次的科技加码效果立竿见影。2005年,李宁曾经赞助了一次“我为鞋狂”论坛的聚会。当Sneaker们用刀和锯把李宁主动提供的TOPGUN篮球鞋拆解开后,惊讶地发现这双鞋的技术含量、专业性和国际品牌相比已经不相上下,这也给了篮球鞋圈不小的震动。
尝到甜头的李宁继续加码底层科技:2008年11月“李宁运动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配备了测试设备,大至运动力学,小至鞋的抓地能力等,都能在这里得到研究;现在位于广西的东盟李宁中心正在建设中,其将履行的职能之一就是研发创新,未来李宁将再多出一个面积达到8000平米的运动科学中心。
因为对基础科技的高投入,如今回看,李宁的新技术几乎没有“断更”过:
1998年,当大众还在用“旅游鞋”满足所有需求的时候,李宁就推出了定位于专业,大底中足搭载了“双轴扭力科技”的V8跑鞋;2004年,李宁推出了第一款专业篮球鞋Free Jumper,运用了前掌Bounse技术+后掌Cushion技术,这种被称为“前B后C”的球鞋范式在当时颇具颠覆性,一直沿用至今。
2006年“李宁弓”诞生,这一以赵州桥拱桥和拉杆结构力学原理为灵感的专利减震技术此后哺育了“钟馗”等多双经典鞋款,此后李宁又先后推出结构减震科技“李宁弧”和材料减震科技“李宁云”。
得益于“硬核”运动科学研究积累,2019年起,李宁的科技创新又有一波密集爆发,构建了中底、大底、鞋面、结构等四大科技平台,成为近年来李宁产品力又一次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
从技术到产品,科技树如何开枝散叶
光有底层科技仍然不够,品牌毕竟不是研究所,如果科技无法落地,品牌就谈不上可持续性的增长,同时,科技的应用往往有无穷的可能,会为品牌打开一扇想不到的门。过去的近35年,李宁显然已经生长出了系统化、平台化实力。
这种能力细分下来,一是运动品类扩容能力,即将基础科技迁移到各垂类运动的能力,这对李宁这种坚持以单品牌为核心的公司来说尤为关键。
以跑步领域为例,近几年碳板跑鞋成为主流。2019年9月,李宁推出了第一双国产碳板跑鞋飞电Elite,此后李宁在碳板跑鞋领域进行了不间断的技术积累。那一年,李宁推出了䨻轻弹中底科技,成为了飞电系列成功的关键。2022年,这一技术又延展出了强韧耐磨的䨻丝技术,适用于鞋面。2023年,李宁把䨻丝鞋面、䨻中底等李宁在碳板跑鞋时代积累的跑鞋科技“跨界”运用在了越野跑鞋的卢系列上。不仅如此,䨻科技还被迁移到了闪击、驭帅等篮球鞋款上,让这些经典鞋款性能一举提升。2023年,䨻科技已经应用在超过60%的李宁鞋款中。
“基于运动科技的应用,使李宁在聚焦‘单品牌’核心策略下实现了多元化运动品类覆盖的同时,具备了横向品类的拓展能力。”在科技大秀现场,李宁集团执行董事兼联席行政总裁钱炜这样表示。
在横向品类拓展之下,对一个投入大量科技研发预算的品牌来说,对单一品类还需要强大的产品矩阵化能力。
将品类产品矩阵化,推出多款产品,能在各款产品中拉开区分度,区分出不同场景,全面触达从入门消费者到专业运动的消费群体,在多个场景和价格带上占住位置,从商业上来说无疑是品牌的优解。
在这一点上李宁的能力已经相当成熟。以跑步为例,其是李宁最早发展的品类,到现在已经将场景分化为日常慢跑、进阶训练、竞速比赛、跑进山野四个大类,搭建起了全场景的专业跑鞋矩阵,全面覆盖从入门、进阶到专业竞速的跑者。
在篮球鞋领域,由于用户在场上的位置不同,技术动作有差异,李宁基于篮球运动核心功能打法,围绕均衡、跑动、启动、冲击建立篮球鞋矩阵,在产品层面做了细致区分,满足不同类型球员的功能需求。
可以说,品类横向扩容能力和品类内矩阵化能力撑起了李宁如今的体量。
李宁以“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为核心策略,聚焦主品牌让李宁“增大压强”,集中资源保持品牌在大众市场的影响力,让矩阵化的“多品类”得以借势。不过,品牌和消费者的直接触点始终还是单品,只有产品深入人心,才能抢占消费者心智。而这就回到了李宁进行前瞻性地尝试且已经跑出了不少成功案例的产品IP。
在多数品牌都围绕减震做设计的时候,李宁发掘了“轻量化”这一需求,2005年以鸟羽为灵感的超轻系列跑鞋就此诞生,此后系列不断迭代,2021年超轻18代第一次融入李宁䨻科技,在性能上又实现一次大飞跃,经过近20年时间的洗礼,迭代21次的超轻系列几乎成为李宁品牌的时间胶囊。
2006年前后,李宁开始进军以NBA为代表的国际篮球市场,经典的驭帅系列就是李宁为国际市场开发的首批篮球鞋产品。驭帅以专业与性能为立身之本,同时辅以文化元素。这一系列中以“昭陵六骏”中“白蹄乌”为灵感的1代,借鉴半坡文化陶器艺术,帮助李宁拿回德国iF设计大奖的驭帅3代特殊版本“半坡”,都成为了中国篮球鞋历史上的经典。 |